用户名: 密码:
首页体育宣传文化传承创新正文
 
滨州学院——坚持校地共建 推进文化传承
发布时间:2013-10-18 来源:中国体育报 字体:

    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,服务地方体育的发展?滨州学院实施“特色兴校”战略,探索出全新的模式,校地共建,助推黄河三角洲区域体育文化事业发展。
    2011年11月由www.48365365.com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批准成立体育文化研究基地,积极与地方联合共建“产学研”基地,探索高校体育服务地方新模式,2012年8月“产学研”基地资助滨州学院7名大学生完成“调研山东”项目——“黄河三角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”,挖掘整理黄河三角洲所辖19个县区的22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。
    荡秋千。这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,据文献记载,荡秋千起源于先秦,唐宋之后,荡秋千习俗传入山东省博兴县得到普及,2007年被列入滨州市首批传统体育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编号529-1)。博兴县湖滨镇麻大湖畔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,当地群众有出门打秋千的风俗,每个村庄都扎起秋千架,最高的能扎到20多米。荡秋千时,人在秋千上飞来飞去,直入云端,让人看得眼花缭乱,在这里人人都是荡秋千的好手,小孩刚会走路,就在父母的搀扶下爬上秋千架,这叫练胆量。谁家的儿女秋千打得好,父母脸上格外有光。湖畔荡秋千的习俗代代延续着,据老一辈人讲,在旧年代,三月三是湖畔妇女最解放的日子,她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走村串乡荡秋千,穿上新衣服大展风采,连出嫁的姑娘也都回娘家,约上伙伴看风景,这天可以称得上是湖畔女人的节日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一古老习俗被注入了新的内容,湖畔荡秋千成了年轻人约会的首选。秋千架上显身手,秋千架下会情人,热闹的场景也引来许多采风的人,连80多岁的老太太都焕发了青春,在秋千架上去追寻逝去的美好岁月年华。
    岭子狮子舞。博兴县岭子村的狮子舞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,1735年由一位名叫张洛潘的北京人传到了岭子村,其间,村人在传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其特点是:舞武一体,刚柔相济,“母狮下羔”更具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,在民俗学、社会学、美学、人类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。2008年6月入选县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编号143-1),2010年2月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年来岭子狮子舞面临失传的危险,能演出“狮子舞”的老艺人现仅存6人,为此,“产学研”基地深入调研,积极创新,建立校本课程体系,将其列入地方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,极大地促进了其保护与传承。
    岭子长拳。相传,在300多年前的1706年,一位名叫赖杰三的少林高僧为避难,来到现在的博兴陈户镇岭子村,住了十几年的时间。期间,他相继把近百种少林武术传给了村里人,后来,村里人取众拳术之长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尤其在长拳上更是拥有了自己的套路。“三路梅花,五路抵功”是“岭子长拳”融合了多种少林拳术的长处衍生而来,其特点是,攻防兼备,刚中带柔。岭子村也相继出现了不少远近闻名的英雄豪杰,如降服飞贼的张作干、以一抵六的张蓝奎等,“岭子长拳”也因此而名声远扬,2010年入选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编号186-1)。如今,岭子长拳在博兴县中小学得以传承发展,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(梅哲)